冬季对虾养殖管理的注意事项
十一月份即农历十月,俗称初冬、露月,从该月份开始,晨露晚霜将会逐渐加多,天气会明显变得寒冷,较严峻的气候环境增加了对虾养殖难度,在此,笔者简单介绍一些冬季对虾养殖管理的注意事项,仅供参考。
一、冬季养虾土质管理
冬季养殖水质较难调控,而“养水先养泥”是我们熟知的一个道理。因此在冬季养殖之前应先处理好池塘底泥,以便养殖顺利。在此主要介绍针对冬棚养殖的土质处理方法。
1、放苗前处理
池塘排完水后,暴晒数日,但池底土壤达到人站在上面不陷下去的程度时即可处理土质。先按一亩 100-200 斤生石灰,将池底挖出数个大坑,每个坑里放置适量生石灰,加水令其反应发热,随后将滚烫的石灰水泼于池底四周。半天后加水 40-60 公分浸泡,3-5 日后换水再次浸泡。2-3 日后排水至 20-30 公分时,全池泼洒高纯度EM 菌(按池底面积 1 亩 400-500 克)或芽孢菌 (按池底面积1亩200-300克) ,浸泡 1-3 日即可进水放苗。
2、放苗后处理
冬季养殖(尤其是冬棚养殖)过程中的底质处理非常关键。冬棚池塘空气流通不畅,水体氧化还原电位偏低,易积累有毒物质。因此,常用增氧类或解毒类底改。
二、冬季养虾水质调控
冬季养虾的无棚池塘水质基本变化不大,在此主要介绍冬棚养殖的水质调控。
1、选择高纯度低耗氧活性菌
冬棚内部气压较低,空气流通极为不畅,并非有益藻适宜的繁殖环境,需要人为的给藻类调配合适的生长环境,保证水质稳定正常。要维持正常藻相首先应保证水体菌相的平衡,可定期的使用光合细菌、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。
2、补肥
补肥前注意观察藻类生长情况(即水色变化) ,当水色混浊、发黑或发红时,常常需要追加磷肥,或者一些可溶性有机肥。
三、防冻措施
做好防冻抗寒措施是冬季养殖前的重要工作,常见的防寒措施主要有 :
1、加深水位
深水有助于保温,水深高于 1.8 米。如果已经放苗而水位又较浅时,一天加水量不宜过多,尤其在初一、十五蜕壳期间。加水时间选择中午或下午,即白天水温较高时。
2、铺白沙
白沙有保温作用,对于底栖的甲壳类是较理想的保温措施。一般于池底铺 5-20 厘米厚的白色细沙(沙要洗净消毒) ,较大的池塘可选择池塘四周投料带铺沙,这样可以减少用沙量。
3、盖冬棚
虽然成本较高,却是冬季养殖的防冻措施。今年珠三角地区的冬棚塘 (木架塑料膜) 1 亩的成本 (含搭建)是 2400-2800 元不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因气温突降已经水冻的池塘,并非马上搭棚就能解决问题,因为即使搭了棚,水温回升也至少需要 4-7 天时间,而受冻后水质恶化,搭棚后的水体低压缺氧,更容易滋生病菌。建议受冻池塘搭棚后先只盖风头一边的塑料膜,其它三面都敞开,保持空气流通,晚上再将膜放下,缓慢提升水温,同时注意调水防病,等水质好转后再全部盖上。